今天是:

人才培养

本科生教育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才培养 >> 本科生教育 >> 正文

药学院2013-2014学年教学工作总结

发布日期:2016-11-21    作者:     来源:     点击:

药学院2013-2014学年教学工作总结

药学院始终坚持以提高教学水平和育人质量为中心,以专业认证为目标,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质量工程为抓手,进一步优化教学管理,规范教学运行,深化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与方法、实验教学环节等改革;教风学风建设取得新进展,教学秩序良好。

根据学校关于开展教学检查的通知精神,药学院认真组织开展了本学年的教学运行情况和教学改革及教学管理情况的检查,贯彻落实《高校新三十条》文件精神为主导,全面开展课堂教学评估、课堂教学形成性评价,修订药学、中药学、临床药学人才培养方案,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等各项工作,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整改措施。现将我院本学年教学工作运行情况总结如下:

一、药学院基本情况简介

药学院现有有教职员工56人,专任教师49人。其中正高职称14人,副高职称12人;博士11人(在读2人),硕士27人;拥有硕士生导师40人,其中校内25人,校外兼职硕导15人;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1名;省级精品课程1门,校级精品课程2门,校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校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拥有药学、中药学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个中药学专业学位硕士点,6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在校研究生69名;今年拟毕业研究生26名,新招研究生29名。设有药学、中药学2个4年制本科专业,临床药学1个5年制本科专业;有实践教学基地23个,其中医院16家,医药企业7家。年招生人数由建院初期的80多名,增加至2012年180名;目前在校本科生611名。现有教学科研设备总值800多万元。

现承担各级各类在研科研课题64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6项,省部级科技项目10余项;厅局级项目45项,科研经费达700余万元。近5年发表科研论文400余篇,其中SCI收录31篇;获科技进步奖10余项,其中省政府科技进步奖3项,申请发明专利6项,已获批3项;2012年以王钦教授为主,整合药学院、药研中心以及附属医院药剂科的科研力量,所申报的科研成果获省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以赵领博士为主的科研成果获市政府科技进步一等奖。

二、教学运行情况总体良好

1、认真、及时贯彻落实学校本学年党政工作要点,明确药学院党政主要工作,保障我院党政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2、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开设18门课程,共完成普教、成教、研究生、留学生、专科生教学9997学时。成教2012级本科分段教学课程安排近100学时。开设研究生课程6门,完成课时465学时。第二学期各教研室开设本科、成教、留学生课程16门,完成学时3000余个。

3、积极开展巡课,教学督察。教学运行良好。各门课程的教学进度编排得当,教学大纲、教学日历、实验指导、实习手册、教师教案等教学资料齐全。

4、各教研室、实验室的教学工作均运行正常,无任何教学差错和事故发生,无私自调课、停课、代课现象,全体教师教风良好。

5、授课教师均严格遵守劳动纪律,课前教学准备充分,教案内容充实,格式规范,多媒体课件丰富美观;实验技术人员按规定提前准备试剂和实验动物,保证了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

6、临床药学本科专业课程准备良好,部分课程由临床医院院附属医院药剂科教师兼任,教材及时到位,教学进度、教案规范。

7、组织教师完成各门课程成绩录入及纸质成绩上报存档,完善教务处新建考务系统网络信息的录入。

8、完成各个教研室本年度教学工作量的统计汇总工作及教辅工作量统计汇总。

二、教学精细化管理实施情况

(一)强化教学管理,注重加强对教学质量的监控

1、深入教学一线:检查开课准备情况,要求教研室做到课前“三定”(定地点、定时间、定人员),要求任课教师做到课前“四知”(知地点、知时间、知班级和知内容);召开好学期开始时的第一次各科室负责人会议,全面安排学期各项工作;重视开学第一周教学运行情况的督查,党政领导轮流深入到城北、忠山两个校区检查教师上课、学生出勤、课堂纪律等各方面情况,以确保开好头,起好步。

2、召开教学工作会议。传达学院精神,专题研究、具体部署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课程形成性评价方案实施、教学建设、质量工程建设、实验教学改革、学科与专业建设、青年教师培养以及严肃科室劳动纪律等工作,保证了良好的教学环境和秩序。

3、强化教学督导:以药学院关工委成员为主要力量第一学期开展教学督导15次,第二学期开展教学督导5次。开展了包括教师课堂教学水平评价、实验教学、集体备课、教师试讲等2次课堂教学督导,完成了我院轮岗后15名专任教学人员的课堂教学水平评价工作。

4、积极组织教师完成网上教学任务录入,为学生网上评教做好准备。积极推进大学生网上评教,从多方面加强教学质量考评。

5、于每学期期中在城北校区鸿文楼召开药学院中期教学工作师生座谈会。听取、收集30名本科学生代表和研究生就目前教学、科研、考研、就业、饮食和住宿条件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整理成文送有关部门处理。

6、开展药学院系列教学竞赛工作,包括课堂教学竞赛、多媒体课件比赛、微课比赛等。第一学期10月17日-25日期间,药学院院组织80余人次参加学校2013年度教学大赛复赛观摩。药学院2位教师进入学校2013年度教师双语教学比赛决赛。

7、经费管理:药学实验教学中心经费本、专业建设经费本;清理金费使用情况。完成重修费造册领取发放。

(二)积极开展教学改革,深入探讨实验教学新手段

1、开展人才培养方案调研工作会,由专业负责人为主导,结合学生授课实际情况按照学校《泸州医学院关于印发2013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通知 泸医院〔2013〕99号》文件及相关要求规定,对药学、中药学、临床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进行修订。完成药学、中药学、临床药学3个专业教学大纲修订,以及31门课程教学大纲修订。全面实施新修订的药学、中药学、临床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

2、根据学校《泸州医学院关于实施课程考核改革的意见》、《2013年药学院关于形成性评价实施方案》以及补充文件为指导,积极组织相关教研室对所开设课程进行形成性评价实施方案改革,对开展形成性评价课程进行督导检查工作。确定药用植物学、药物化学、中药药剂学3门课程开展春季课程评估,初步安排6月初完成。

3、完成2013年质量工程项目:泸州医学院药学院实践教学基地--“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项目”年度总结检查报告及经费匹配使用方案。

4、第二学期完成省级质量工程项目——药学专业综合改革阶段性自查总结,并明确下一阶段教学改革的目标任务。

5、组织开展2013年泸州医学院数字化教材建设项目立项工作,通知宣传组织教研室申报,今年申报3项,朱伟老师的中药学数字化教材建设项目立项。

6、加强教改课题管理。推进现有12项教改课题研究,10月份新申报教学教改课题12项。组织申报大学生科研研究项目药学院上报10项。

7、根据药学、中药学专业的认证要求,进一步调整细化药学、中药学、临床药学3个本科专业培养方案,继续对实验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尝试开展启发式、案例式教学方法。

8、探讨药化、药分、药剂等实验教学课整合方案,拟推出涉及3门课程的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科研思维为核心的综合性设计实验;制定以中药学专业学生为主实行导师制方案,并开展PBL教学。

9、开展药学院教育实践活动,完成教学工作、科研工作、研究生培养和学科建设专题调研报告,提出收集意见及问题14条,整改方案及措施16点。

10、统筹现有大型教学实验仪器使用,抽调专人统一管理,实现教学资源与科研资源、教师科研与学生科研的共享和综合利用。

11、按照学校教务处关于四川省高等职业院校专业骨干教师省内企业培训方案的相关文件精神,制定《药学高职院校骨干教师培训方案》认真组织教研室实施落实课程设置安排。

12、先后与泸州市三家本地医药企业召开三次医药科研项目合作专题会议,现已达成合作意向,有望引进横向科研经费200万元以上。

(三)重视学科建设和研究生培养

1、抓好精品课程建设。药学院现有省级精品课程1门,院级精品课程2门,院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

2、积极开展学科点建设评估考核工作。组织各教研室积极完成《学科建设(教研室)情况汇总表》、《学科建设评估指标体系》、课题、论文和成果奖励等相关材料填报;做好2014年特色、优势学科申报;药理作为学院重点培育学科努力争取成为校级重点学科。

3、做好2013年药学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申报工作及相关资料收集工作。

4、完成2011年至今近3年科研经费使用情况:国家级、省部级、厅局级及校级经费情况使用统计。上报近五年科普工作和科技服务社会开展情况:(年度工作开展情况小结、提供每次科普活动新闻报道及图片、科技服务合作协议复印件或扫描件)。

5、2014年四川省教育厅科研项目计划组织及申报1项创新团队、1项重大培育项目,6项重点和一般项目。积极组织泸州医学院科基金课题申报。

6、积极组织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科技厅-泸州市-学校联合科研基金项目申报。

7、召开学校申博工作研讨会,准备组织研讨材料。

8、完成2013年研究生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药学院新增临床药学专业,共拟定7个人才培养方案。完成13门研究生课程调研整合,目前开设高等药剂学、中药药理学等6门研究生课程,极大的优化了研究生培养。

9、完成2013-2014第1学期研究生课程各项教学工作:研究生教学课程安排、课程成绩上报、课程体系调整、新的培养手册学习等。

10、认真落实研究生新学期工作会工作要求,重视研究生招生、培养工作。2013年研究生招生27名;完成新生导师见面,网上选课指导、信息核对等工作。第二学期完成研究生招生复试31人。

11、第一学期完成2011级15名校内研究生金费管理、健全研究生培养考核制度、中期考核、学分管理、开题报告及研究生各项课程设置调整等。

12、第一学期对各年级研究生的培养计划、论文开题与文献综述及学位论文的进展情况阶段性检查。2013级研究生重点检查培养计划,选课情况。2012级研究生共23人,重点检查开题报告准备情况、实验开展情况。2011级研究生共19人,重点审查毕业论文的完成情况,定期开展研讨会,督促学生完成专业英语及专业课考试,学分提醒及毕业前各项指标审查。第二学期完成2014届研究生硕士论文指导与答辩工作有序开展:制定2014届研究生答辩工作指导方案,落实答辩委员会分组及时间地点安排;开展2011级研究生答辩资格审查工作,论文查重、学分审查、培养手册、实验记录册检查、论文送阅等。

13、第一学期完成2013药学院导师信息统计,2012年药学院新增导师7名;目前药学院有研究生导师40名,校内25名,校外15名。第二学期完成2014年年度硕士研究生导师遴选与药学院2015年研究生招生计划编制工作。

14、2013年研究生教学工作量统计审核,2013年研究生导师金费造册发放等工作。

15、王钦教授申报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韦思平、袁叶飞、张春、孙琴申报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赵领申报省突出贡献优秀专家、唐灿教授申报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均通过学校评审。

(四)开展学校教学名师、“金教鞭奖”初评推荐工作

我院秦大莲教授已评为学校第三届教学名师;根据学校的统一安排,药学院在报名4人中推荐2名教师参加学校“金教鞭奖”评选;2名教师参加学校“金教鞭之星奖”评选。

三、专业认证相关工作情况

参照《全国药学本科专业认证试点方案(讨论稿)》中所列7项一级指标和18项二级指标,药学院组织专人进行了认真的自查,按A、B、C三个等级给出各项指标的自查评价意见,整体上基本达到认证标准。专业目标:完全达标—A;教学质量:基本达标—B;课程体系:完全达标—A;师资队伍:基本达标—B;支持条件:不达标—C;学生发展:基本达标—B;教学管理:基本达标—B。

四、教研室建设情况

1、药学院拥有健全的教学机构设置和完善的教学制度,现有8个教研室、1个校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由3个实验教学平台组成)、1个科研实验平台和1个药用植物园。

2、近年来,药学院不断充实教学力量,拥有强大的教学和科研实力。专任39名教师中正高职称13名,副高职称12名;博士11名(在读2名),硕士25名;省优专家1名,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3名;教育部新世纪人才计划1名,省杰青1名,市拔尖人才3名,校级教学名师1名,金教鞭奖获得者1名;拥有校内外专兼研导40名,博士后指导教师1名。

3、针对教研室,制定了《药学院青年教师试讲制度》、《药学院集体备课制度》、《药学院同行相互听课制度》、《药学院教学巡视制度》、《药学院“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管理制度》等。

4、针对实验室,制定了《 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学生实验守则》、《实验室仪器使用管理制度》、《实验室药品管理制度》、《药学院实验室使用预约申请表》等。

5、药学院还加强了网站建设,建立了8一级栏目、20余二级栏目,安排专人定期更新网页内容。

五、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整改措施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师教改课题积极性不是很高,教师重视度不够。

2、青年教师教学水平仍然有待提高,融入更多教学方法,引进先进的教学设施和设备,提高教学效果。

3、课程教学改革推进过程中突出表现在课程多的教研室教师工作量大,教师完成正常教学基础上,要实施开展本门课程的调研,要完成上百份的试题阅改,平时成绩的考核等内容,得出调研分析结论。考核结果的有效性问题。

4、部分实验室物资尚不能完全满足学生实验要求。例如:教学仪器设备数量达不到要求,一些较贵重的精密仪器数量过少,无法满足学生实验的需要。比如说高效液相色谱仪,整个药学院仅有2台,而药学专业一个年级就是90人左右,所以上实验课造成里三层外三层的现象,学生的学习效果很不好。;中药药理实验室缺试验显微镜。

5、教学实施过程质量管理仍然缺乏一套较为系统的管理机制。

6、师资队伍数量尚稍有不足。主干课程实验中每个教师指导的学生数平均30人(要求为25人);今年药学院完成了临床药学专业的申报工作,急需成立临床药学专业教研室,增加5-10名药学专业教师

(二)整改意见:

1、通过竞赛、培训、试讲、集体备课等多种形式帮助提高青年教师凝练教学成果,提高教学方法;

2、购买教学实验等必须设备,完善硬件建设;

3、激励教师申报教改课题,深入调研学习提高教学质量;

4、实施推进多媒体教学、数字化教学等多种形式教学,突破传统教育教学方式。

5、进一步完善课程改革的考核和激励机制。对教师工作量的认

定,对考核结果的评估认定要建立一套完善的体系。否则实施推进工作有困难。